带您全方位了解无线充电的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案例 > 行业资讯

无线赋能

无限可能

400-850-9189

立即咨询

充电无需插线!电动汽车无线快充突破22kW,2025万亿市场争夺战打响

发布时间:2025-04-27 13:52:00 流量次数:

电动汽车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落地情况目前仍处于从技术验证到商业化试点的过渡阶段。尽管该技术被认为是未来补能体系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其实际应用仍面临技术、成本和生态等多重挑战。以下从技术进展、落地场景、挑战及未来趋势等维度展开分析:

 

 一、技术进展与商业化试点

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通常指功率≥11kW)通过电磁感应或磁共振原理实现非接触式电能传输。2023年全球主流技术水平已突破22kW,实验室环境下最高可达300kW(如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目前市场化产品以11-22kW为主,充电效率可达90%-93%,接近有线充电水平。

 

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已布局商业化试点:

- 车企端:宝马iX5 Hydrogen测试车搭载22kW无线充电系统;沃尔沃与Moment Dynamics合作在瑞典哥德堡开展出租车无线充电试点;特斯拉推出CyberVault无线充电板(支持最高20kW)。

- 供应商端:德国Witricity推出11kW标准化模块,与吉利合作开发极氪品牌无线充电车型;中兴新能源在深圳机场部署60kW公交无线充电站。

- 国内政策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支持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北京、上海等地将无线充电设施纳入新基建规划。

 

 二、落地场景与商业模式

当前应用主要集中在特定场景:

1. 商用车领域:公交场站、物流园区等固定路线场景成为突破口。成都、深圳等地已建成公交无线充电示范线,宇通客车开发的120kW系统可实现10分钟补电50公里。

2. 高端乘用车市场:保时捷Taycan、奔驰EQS等车型可选装无线充电套件,需配合定制化充电桩,单套设备成本约2-3万美元。

3. 共享出行服务:美国初创公司SparkCharge与Uber合作,在洛杉矶试点出租车无线充电服务,通过订阅制降低用户前期投入。

 

 三、技术瓶颈与生态挑战

1. 效率与热管理:大功率传输导致线圈发热,22kW系统温升较11kW高40%,需液冷系统增加成本。

2. 位置容错性:现有技术允许10-15cm的横向偏移,但超过20cm效率骤降,制约停车便利性。

3. 标准化困境:SAE J2954(美标)、GB/T 38775(中国)及IEC 61980(国际)三大标准尚未统一,影响设备兼容性。

4. 成本结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约为直流快充站的2-3倍,且维护费用高出30%。

 

 四、未来发展趋势

1. 技术迭代加速:氮化镓(GaN)器件应用可将系统体积缩小40%,动态无线充电技术进入道路测试阶段(如英国Nottingham试验路段)。

2. 车路协同突破:结合高精度定位和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即停即充"的无感补能,比亚迪计划2025年推出支持自动泊车无线充电的车型。

3. 电网交互创新:双向无线充放电(V2G)技术发展,高通已展示50kW车网互充原型系统。

 

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正处于商业化临界点,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亿美元。随着材料创新和标准统一,该技术有望在高端乘用车、特种车辆领域率先普及,但全面替代有线充电仍需突破成本与效率的平衡点。未来3-5年将成为技术路线竞争的关键窗口期。


最近文章

TOP
  • 在线咨询
  • 400电话

    400 850 9189

  • 官方微信

    二维码

  • 免费通话